上一課﹕食pizza太奢侈?住劏房、執紙皮,體驗基層生活



一個星期六下午,本來寂靜的學校搖身一變成為人多擠迫的街市、佈滿紙皮的街頭和狹小的劏房。原來,這是工業福音團契舉辦的「夾縫體驗行」,以不同的體驗活動,讓參加者了解基層家庭的生活處境,呼籲大眾關懷社區。不少家長帶同子女參加活動,其中一個爸爸說:「技能和知識固然重要,但德育對小朋友更重要。」

「早餐淨係食蕉夠唔夠飽㗎?」「午餐有冇肉食吖?」「不如食pizza喇!」「嘩!原來要$90咁貴㗎?唔食喇!」大家你推我擠,爭先在大紙箱內選購「食物」,課室變得像街市一樣嘈吵。正為買pizza而苦惱的正是7歲的瑩瑩和媽媽郭太,他們很投入這個「一日三餐」的體驗遊戲,遊戲要求參加者先抽出身分卡,再按卡上所寫的金額買齊一天三餐食物,於是個個都變身做「格價專家」。瑩瑩和媽媽抽到的身分是「獨居老人」,每天只有$52膳食費,他們左挑右選下最終完成挑戰,但瑩瑩大嘆:「好難玩,因為沒有錢但又要吃飽;本來想吃pizza,但太貴了不能買。」郭太就笑言女兒終於知道搵錢艱難,「小朋友平時不知道食物的價值,因為吃飯埋單都是父母付錢」。

家長:女兒終於知道搵錢艱難

除了獨居老人之外,還有每天膳食費只有$167的4人低收入家庭,以及只有$91的5人失業家庭等身分,這些都是根據工福愛心糧倉援助個案的資料設計出來,工福希望透過此活動,讓參加者體驗基層人士因經濟問題,為一日三餐擔憂的苦況。

提到獨居長者,大家可能聯想到因生活需要而拾紙皮,當天另一個體驗遊戲「執唔出未來」,就要參加者在限時收集紙皮或鋁罐,並要佩戴特別道具模擬不同的身體狀況,如視力模糊(戴眼罩)、駝背(背上裝有小啞鈴的書包)。馮先生與9歲囝囝馮朗齊亦有試試拾紙皮,看見囝囝拾得起勁,爸爸有點驚訝:「早前下過雨,紙皮都沾濕了,囝囝平日都怕污糟,但他竟然會落力去玩。」除了活動設計得吸引,馮先生認為最後的解說更有意義,義工會量度參加者收集到的紙皮重量,並講解拾多少紙皮才買得到食物,如9.8公斤紙皮才能買到一罐可樂,讓參加者了解到拾紙皮所付出的勞力和回報往往不相稱,馮先生認為「現今很多小朋友未必需要擔憂生活,但因安全或其他問題,家長未必會帶他們去看基層的生活情況,今次可以借這裡的活動讓他們了解社會的現實情況」。

「知識技能不及道德重要」

基層人士除了經濟拮据,生活艱難外,居住環境同樣惡劣。小朋友可能都聽過劏房,大家知道到底有多狹小嗎?體驗遊戲「來我家…玩?」就用紙皮搭建出不同的「劏房」,讓小朋友走進去了解劏房戶面對的問題,例如與老鼠、昆蟲同住或電線交錯混亂,衛生環境惡劣。朗齊參與了「神秘屋」遊戲,走進「劏房」內完成生字配對任務,玩完一身大汗的他,覺得劏房又焗又暗,並說:「原來有人住在這些地方!」

小朋友似乎的確能在遊戲中學習,不過,爸爸馮先生說:「小朋友玩完也未必完全明白基層苦況,但起碼種下一顆種子,讓他們知道社會有這些事發生。」他稱自己從事STEM玩具設計工作,雖然現在十分盛行STEM知識,但他認為「技能和知識固然重要,但德育對小朋友更重要」。

香港表面富裕繁榮,大眾未必能看見活在「夾縫」中進退失據的基層人士,對小朋友來說更是遙不可及的事情,即使家長想教他們了解社會,單靠言語亦未必能說得清,所以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歐偉民表示,體驗行着重「體驗」,讓參與者貼身感受貧困人士的生活,而且活動適合小朋友參與,希望可以把關愛之心傳承到下一代。

父女齊上陣搞活動

歐偉民在以往兩年亦有帶囡囡綽琳參加體驗行,今年15歲的綽琳除了平日會參與基層探訪,今年亦是第三年參加體驗行,身分由參加者變成義工,喜歡畫畫的她更負責為活動畫場刊。歐偉民希望參加者在體驗過後可以有所反思,然後付諸實行,「看自己擁有的東西,如資源、時間、知識、強項等,是否可以成為貧窮人的幫助,學習分享和彼此幫助」。
 
轉載自【明報專訊】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2期